有一类人从外形上看,年轻时看着成熟,中年时却看着年轻,到了老年,看起来变化相对缓慢。中国文字就是这样的存在。
文字映射了思维,成为思维的工具,一方面将思维的痕迹留存在外界的物体上,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思维。
世界上的文字主要有象形文字和符号文字。从世界各地留存下来的古代壁画可以看出,人类的祖先最开始都是用象形的方式将意识留存在外界的物体上,这些壁画的一部分就是文字的萌芽,而真正开始造字,东西方古人却有着不同的选择。
中国古人延续了象形,而西方人选择了符号。
西方古人将事物抽象以后形成字符,通过共同约定字符所对应的意义确定单词的意义。而中国古人的象形文字基本不用约定,所画出的文字就能够使人心领神会。
象形文字有利于传播、留存。
这样一来,在文字形成的初始阶段,象形文字有利于传播,而符号文字不利于传播。
象形文字表达效率高于符号文字。
东西方文字都尽可能地将文字单元最小化,然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词表达更多的内容,再将词组合成句,表达完整的意义。英语一共有40至60万个单词,常用单词有3至4万个,普通人掌握3000至5000个单词就可以了。而中国汉字近10万,普通人掌握3000多汉字就可以了。从这一数字说明,汉字的表达效率高于英语,也就是说象形文字的表达效率高于符号文字。
然而事物总不能两全,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规律。表达效率高,传播得快的写起来慢,表达效率低,传播得慢的写起来快。但传播得慢的一旦传播开来,就可以迅速普及,而象形文字依然以原有的速度传播,在某个时刻,符号文字的传播速度就会超越象形文字。
符号文字映射效率高于象形文字。
象形文字是画出来的,有人画得好看,有人画得不好看,就产生了分别,也就有了书法,但不管谁画怎么画,共同的特点就是画得慢。实际上也就是将思维映射到外界的速度慢。
符号文字一开始也是画出来的,但由于笔顺笔画种类简单,所以不同人画出来的效果近似,虽然也有书法但并没有过于突出。而符号文字无论谁写怎么写,也有一个共同特点,那就是快。也就是说西方符号文字将思维映射到外界的速度快。
在需要速度的时代,符号文字的作用超越了象形文字。
印刷术就是将人类思维留存在纸张上的一种专门技术。从这个技术开始,逐步拉大了符号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差距。
刻板印刷使得中国人摆脱了手画文字的历史,直到发明了活字印刷,象形文字的留存速度快速提升,同样符号文字也得益于活字印刷。打字机是印刷术的延伸,使得符号文字如虎添翼,开始拉大与象形文字的差距。
计算机的出现,给了象形文字致命一击。
符号文字可以拆分为26个字母,对应机器语言,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思维的外化,也就是符号文字天生地最接近机器语言,这样一来,机器可以帮助西方人思维,在需要速度的时代,符号文字发挥了独特的作用。
反过来象形文字,虽然也有很多拆分方案,但不是难以与人交流就是难以与机器交流,总之象形文字天生地远离机器语言,在需要速度的时代成为致命的弱点。
信息化时代,信息的最小单元就是高低电平,而越拆分数量越少的文字就越接近于信息的最小单元,也就越能受益于信息时代的各种工具。符号文字使得西方人更容易利用机器的力量,计算机每秒钟几十亿次的计算能力远远超越人类,而这一切都需要利用符号文字作为桥梁发挥作用。
局部的速度需要整体去把握。
符号文字的特点就是容易分解为最小单元,因此西方思维着眼点为具体的一点,然后开始联系其他的点,最后形成整体。这种思维更容易形成连横模式,细分工大协作支撑了工业革命。
象形文字对思维的最大影响就是有利于整体性思维,因此中国人的思维着眼于整体,然后开始分解为细节,更容易形成合纵模式,更容易从整体把握。
事物的发展需要从细节展开,也需要整体把握,在需要速度的时候西方思维更有优势,而过了这个发展阶段,东方的整体思维就变得更有优势了。
比较象形文字和符号文字,各有特点,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东西方思维模式也各有优势和缺陷,互相取长补短才有利于人类整体发展。